我们齐鲁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龙头的青岛不仅具有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同样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就简单的讲一下青岛民俗文化的代表海云庵糖球会。

  海云庵坐落在青岛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为道教庙宇。古时,海云庵属崂山太清宫下院,庙内有南北唱殿堂两座,正堂供奉观音老母,南殿供奉比干、关羽,左右配殿供奉龙王、老君。

  相传500多年前的一天,海中漂来一根巨大的圆木,上面载着一家老少。人们把他们救上岸后,始知他们的渔船在海里出了事,多亏漂来这根圆木,才使全家幸免于难。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神的庇佑,遂用这根圆木建起了一座庙宇。因为庙宇附近是大鹤鸟群居栖息的地方,又长年云雾缭绕,就根据“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命庙名为“海云庵”。

  历史上住在青岛海云庵附近的百姓,过了正月十五在下地劳动和出海捕鱼前都要到海云庵烧香磕头,祈求丰年、保佑平安,于是就把正月十六定为海云庵庙会。由于庙会上卖糖球的商贩较多,而且花色品种众多,深受民众喜爱,民众逐渐将庙会称为“糖球会”。

  北京人喜欢管它叫冰糖葫芦,在青岛,它有个更亲切的称呼——糖球。说的时候,带上一点点的儿化音,怎么听着怎么舒坦。

  海云庵的糖球会是每个新年来临时我们这个城市中最大的民俗庆典,古老的习俗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延续了五百多年,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之中感受新年的喜庆与愉悦。在五百年的岁月长河里,糖球会由一个以祈福为主的庙会逐渐演变为一场饕餮盛宴,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交融。

会场外,便能闻到空气中那浓浓的甜蜜气息。尤是那一点微微的酸,更不断撩拨着游客们敏感的味觉神经,让人忍不住走入人群一探究竟。红红的山楂从锅里走一遭,便着上了亮晶晶的外衣在人前招摇,直到融化在人们的口中,甜蜜也便跟着一起掉落心底。各种水果也不甘示弱,桔子,香蕉,苹果,草莓……裹上一层甜蜜齐齐上阵,无论食材变化万千,糖球的妙处依然在于美味连连甜蜜成串,五彩缤纷的颜色给人带来的是不变的好心情。
众多糖球商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高家糖球了,“高家糖球”历史悠久,创始人高炳南从1937年便开始制作糖球沿街叫卖。从那时起,在每年的海云庵糖球会上,“高家糖球”以其色美糖脆、甜里透香,吸引着赶会的人们。自从糖球会评奖以来,“高家糖球”摘取了历届评比的大奖。
“高家糖球”曾跨地区经营。1994年冬,高家父子挥师南下来到深圳,欲将“高家糖球”光大南国。不料南方气温高,不利于糖球制作,再加上那儿人吃东西少,一支糖球几个人吃,结果赔了3万多元。1996年,北上哈尔滨,由于北国天气寒冷人们不大食用,又赔了1万多元。几经失败,高家得出一个道理,只有青岛才适合“高家糖球”的发展。
步入中心广场,环顾四周,那场面,可以说是相当的壮观。众多的糖球摊位自不必说,单是那天南海北的小吃便足以让你眼花缭乱。新疆的烤肉、绍兴的臭豆腐、天津的大麻花、香港的撒尿丸子、俄罗斯的馅饼、意大利的烤金猪、朝鲜的传统打糕……
漫步在人海之中,除了美味的糖球与小吃,民间艺人的绝活也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扭秧歌,跑旱船,柳腔,茂腔,这些在胶东地区流行了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在糖球会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其中很多演员都是老年人,但他们脸上洋溢的红彤彤的热情与喜悦,却让他们比谁都显得更为年轻。米上刻字更是让人叫绝,在一粒小小的米上竟然能将艺术的精髓融入其中,可叹艺人们的巧夺天工。
最受欢迎的还要属面塑。红、绿、黄、蓝、黑、白的各色面团经过艺人们灵巧的十指搓捻揉捏之后,转眼间就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或动物。红的轻轻地捏成薄薄的花瓣,层层捻起,绿的捏成小巧的叶,在花瓣的周围裹上几片,三下两下,一朵美丽的玫瑰便在你眼前火热绽放起来。
轻盈的风伴着温和的日光,拂面掠额之际带来一缕暖暖的柔情。糖球会,这个万民同乐的节日,经过五百年的洗礼,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果说如今的糖球会是一种传承,不如说是一种承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的,是属于平民大众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