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主要想从“学思践悟”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部分是“学”,老师会在这一部分给同学们详细讲解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第二部分是“思”,“思”是了解规律把握的问题,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很多信息,这些东西都是碎片化、打乱的,怎么把它们变成有序性的,从中把握规律,这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第三部分是“践”,即实践的问题,要“行知合一”,我们了解了很多东西,我们有了足够的认知,怎么通过实践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能力。第四部分“悟”,即感悟,我们要感悟很多,如:专业方面应该感悟什么,做人做事方面应该感悟什么。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我们下面具体来分析。
通过问题导向,考虑到大家可能遇到什么问题,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先初步达成共识,从这种状况下,进行交流。首先,从学习目标、学习领域来看,学习是为了什么,主要在政治素质、专业素养、通识教育三个方面上。政治素养要有所提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对于本科生的具体要求,而“工夫在事外”,往往很多东西不在专业里,在专业外,因此要加强通识教育。在政治素养上,分为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党性教育让同学们了解党、热爱党。经过十几年基础教育,大家对党的知识应该了解很多。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党的历史。从五十多名党员到四千三百多万党员,从第一次党代会到现在,经过长久艰苦奋斗,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党员最多并可以治理国家的党。这是一个客观的党的发展历程。经过二十八年,我们建立了一个人民政权,建立了一个人民的党。建国后十七年,在严峻的发展环境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四十年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到前列。我们的党还注重自身革命,主要体现在两个点,一是文化大革命,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出现错误认识,后来,我们有全面分析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是党分析自身,继续革命很好的表现。二是党内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在反腐战线上作斗争,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反复工作,这是加强党内建设,不断革命的表现。从党的认识角度来讲,我们归结为“四个自信”,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改革开放多年,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是我们自身建设、扩大国际影响的实力证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基本性质是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到现在,党的很多方面进入发展新阶段。十九大之后,我们提出了“新时代”的说法。进入新时代后,党和国家面临很多问题,怎么办,就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这种认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台独、藏独等分裂势力意图明显,给我们国家统一带来了很多问题,三是国内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四是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很多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一些敌对势力渗透主要通过网络在文化方面渗透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十九大之后,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这是对中国问题、中国发展思考的结果。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矛盾和问题。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是精神领域要有标准。当前精神领域出现以财富为衡量标准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来寻找我们的标准,每个层面向着共同的目标,新的思想价值体系就可以建立。另外,统一和爱国主义、集体意识、社会主义的问题要落到实处和意识深处,集体意识不能忽视,它可以解决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当前,社会主义趋于淡薄,大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模糊性,看重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比较突出,政治立场也日渐淡薄,也出现拜金主义趋势。在专业素养上,重点是职业能力。首先要了解专业,即专业的研究范畴和发展,形成清晰的兴趣方向,注意学习方向,对专业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在专业学习中形成体系认识和框架,形成经验。在阅读方面要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学会主动阅读——内容获取清晰、形成目标。讲究效率,对比细节,跟进拓展,把握信息,了解知识。在通识教育方面,中国传统上也有对“通识”的理解。我们国家将通识教育分成五大模块——哲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美学艺术、实践能力。
同学们要学会考虑、分析规律,把握问题。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通讯提出人才成长八大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从中可以看出,学习是为了成功,成为人才。对于人才,要有判断,不是进入就业市场就是人才,我们要向高素质人才看齐、努力,努力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根据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规律。而成长成才规律则要求接受规律,主体间多向交往,学校和学院也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重点讲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从王阳明的学术来讲是对世人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凝练和总结,现在,它已经超出了道德领域的范畴,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这方面的领悟和体会。2018年秘鲁亚太经合组织提出了21世纪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和能力,知行合一提醒我们高校应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的专家,我们学校是全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那么,如何形成应用型人才模式?首先要做到知行合一,即以“知”为指导、以“行”为基础,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形成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悟就是悟道理,这些道理我想集中在‘大学应该怎么办?大学生应该怎么成长?’等方面进行讲解。2017年3月份,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会中提到三个“四”。一是“四个服务”,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没有任何模糊的感觉,尤其是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我们高校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二是“四个坚持不懈”,高校办学应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人才;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三是“四个正确认识”,作为学生应当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民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力量,我国的发展不是独立的,不是固步自封的,习近平同志曾说“我们既不能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提醒我们要确立好目标,分析好环境,自己确立的目标与国际环境做好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时间的链条上认识到我们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四个正确认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也是我们需要悟的道理。我们从高等教育、从高校本身、从自身成长需要都需要去感悟。
最后,通过今天与大家的交流、沟通,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