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李进:这辈子我们一起扎根新疆
编者按:2016年12月底,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优秀组织和优秀项目的决定》,对获得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优秀组织和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和组织。在2017年学雷锋月即将到来之际,为引导广大青年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即日起,我们将推出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风采展播活动。扎根西部,在磨砺与成长中绽放青春,这些优秀志愿者无疑都是我们的青春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让我们一起承载着榜样的力量,唱响春天的故事。
李进,男,山东临朐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服务期满后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进入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现工作于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07年被山东省团委、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联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个人”。2016年3月被选派到兵团人社局住新疆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八连“访惠聚”工作组。2016年5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推出的大型青年励志栏目《青年力量》访谈嘉宾。兵团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行者十年》。
2004年4月,高亢激昂的《到西部去》的歌声响彻整个山东理工大学校园,在那个难忘的7月,李进说服父母,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山东理工大学200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唯一一名党员,他严标准、高要求,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山理工各位志愿者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商志愿服务大计。志愿服务结束后,又与母校广大志愿者相互鼓励,共同扎根新疆。2005年底,在他的带动下,服务于新疆兵团的6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期满后,有5名志愿者扎根新疆,创下了志愿者留疆的最高纪录。志愿服务结束后,李进与来自河南的同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清华组建了家庭,虽然离开西部计划,但作为由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组建的“志愿者家庭”,李进夫妇始终不忘志愿者本色,充分利用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地缘优势,为广大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着力打造“志愿者之家”,让这个属于志愿者的“家”越来越温馨。
参加志愿服务以来,作为新疆兵团志愿服务的实践者、推介者和宣传者,每年在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期间,他都通过面对面交流、政策解答、撰写文章、视频连线等多种形式与母校山东理工大学团委共同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2014年5月,在北京出差期间,他专程从北京赶赴母校山东理工大学,参加了新疆志愿者赴山东理工大学先进事迹宣讲会,与母校广大应届毕业生共同分享了在西部、在兵团的志愿服务及留疆后的一些生活工作感受,鼓励广大校友胸怀青春壮志、报国之情,为广大校友进一步了解新疆、了解兵团、了解西部计划进行了政策宣讲。2015年,为进一步加大兵团人才引进力度,李进积极与山东省有关高校联系,与兵团招聘团一起赴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学院、临沂大学等山东省高校组织了7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场招聘会,在宣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同时,为广大齐鲁学子扎根边疆、奉献青春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2015年4月,作为兵团志愿者宣讲团成员,与兵团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领导一起,带队赴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疆内高校进行志愿者先进事迹及志愿者政策宣讲,以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持志愿者招募活动。2014年-2015年,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团委邀请,李进同志作为一名留疆志愿者,连续两年参与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团委组织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南疆基层公务员志愿者分享会,与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基层公务员分享志愿故事。十二年来,李进累计赴各高校宣讲20余次,听众达上万人。
写作,是李进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进疆十二年以来,李进一致笔耕不辍,立志于宣传大美新疆、热血兵团、让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新疆和兵团这个神圣的使命,积极争做兵团和志愿者的义务宣传员。十二年来,李进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感受,撰写各类新闻、散文稿件800余篇,大多数文章被省级以上媒体刊登,2015年评为兵团人社系统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15年10月,历经十年创作的散文集《行者十年》正式出版发行。《行者十年》全书一共20万字,是西部计划实施以来,第一部系统反映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愿者生活的散文作品。《行者十年》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中国青年网、兵团卫视、兵团日报、乌鲁木齐晚报、新疆法制报等各大媒体纷纷以专访、新闻报道的形式予以宣传。经组织推荐,《行者十年》参加了第二届重庆中国志愿者交流会文化产品展示,成为登陆志交会文化展品展示会的首部新疆兵团志愿者作品。
为积极响应兵团党委、兵团“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和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号召,李进同志克服困难,主动报名参加“访惠聚”工作,并荣幸的被选派到离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的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八连参加“访惠聚”,这对于李进来说,这是他进疆12年以来,第二次在南疆工作,2010年作为兵团机关公务员赴第三师48团工作一年。进入伽师总场后,李进同志积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工作,为加大总场及访惠聚工作宣传工作,李进自己创建了“燃情伽师”微信公共平台,及时发布总场重要信息,并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与伽师总场有关的新闻稿件及散文稿件,多篇文章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转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是伽师总场八连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访惠聚”工作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李进与连队干部一起,开展了走访入户工作,累计走访困难职工79户,并确定了维族职工艾斯卡尔.玉素依和汉族职工黄根远作为李进同志个人挂钩扶贫对象,通过走访,进一步拉近了和职工群众的感情,摸清了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为实现年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了基础。进入总场以来,李进充分利用兵团人社局人才资源优势,参与实施了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暨兵团百名农业专家服务伽师总场精品农业活动,组织兵团葡萄、伽师瓜、红枣等方面的专家赴伽师总场开展了为期一周“送科技”培训,受到了连队职工的普遍好评。
2016年5月,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创办的大型青年励志栏目《青年力量》栏目组,走进新疆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以“访惠聚”工作为背景,拍摄了两集青年励志专题片访谈片《青年力量》,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网络点击量近20万次,对宣传新疆和兵团、宣传伽师总场“访惠聚”工作、宣传志愿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李进在《行者十年》这本书中写道:“身居边疆,远离双亲,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常常令我无比牵挂,但是,十年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兵团,体味了兵团,老一代军垦战士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是我毅然选择扎根兵团的重要原因”,对于李进能够从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成为一名兵团人,对于原因,也许很简单。但行动却是比较艰难。新疆,大西北,对好多内地人来说,谈“疆”色变,就连李进的父母也觉得离家太远,环境恶劣多次督促他回山东工作,然而,李进的宣讲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不仅说服了父母,还说服了好多内地的亲戚朋友到新疆工作,现如今,在李进的带动下,已经有20多亲戚、朋友投身新疆,成为与李进一起奋斗在边疆的山东人。
“这辈子,我们一起扎根新疆”,这句话成为李进及其一帮子兄弟的座右铭。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李彦龙)
我们在新疆等你绽放
李进
时光转换之间,我在新疆兵团工作已经十年有余。十余年的西部生活,对于新疆,再也没有外地人那种生疏,相反,却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知道,自己甚至妻儿,已经很难离开这个成就自己人生和梦想的地方了。
2004年7月,淄博的天不是很蓝,却很热。山东理工大学各学院毕业生脚步匆匆,都在信心百倍地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嘹亮的歌声在母校回荡,激情又重新点燃。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是一片占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有一个特殊的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对新疆的了解,源于2003年以马东顺同志为代表的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宣传,而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了解却是一片空白。
了解一个地方,十年足够了;爱上一个地方,十年也足够了。
从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一名扎根新疆的兵团人,回首凝望,已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十年。十年时间,我走遍了新疆天山南北;十年时间,我踏遍了新疆角角落落。了解了,走过了,也就爱上了。曾经漂泊的心有了归宿,曾经的那段激情岁月,也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渐渐褪去。一切源归本位,一切回归自然。
从踏进新疆那一刻起,我一直在做义务讲解员,讲解大美新疆、宣传热血兵团。从2010年开始,我便在宣传西部计划、宣传大美新疆的路上奔波着。2010年,身在喀什基层团场锻炼的我,与母校学弟学妹们进行了西部计划政策咨询连线活动;2013年,我专程从北京赶赴母校,与新疆自治区团委宣讲团一起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14年,受自治区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邀请,参加了在新疆农业大学举办的志愿者先进事迹分享会;今年3月,与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团一起,到山东省包括母校在内的7所高校进行了兵团人才招聘宣讲;今年5月,与兵团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工作人员一起到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进行志愿者招募宣讲。同事都嬉笑我为“宣讲常客”。其实,自我感觉,作为一名义务宣传员,让每一个人都了解新疆,了解一个真实的新疆,是我们这些留疆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
每一次宣讲,都是介绍志愿者先进事迹,平心而论,每天做的都是日常工作,没什么惊天动地,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先进事迹可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那也许就是两个字———坚守。十年坚守在遥远的西部,十年坚守在志愿者宣讲路上,以后下一个十年,或者更多的十年,我相信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坚定前行。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收到母校学弟学妹们关于西部计划政策的咨询,很遗憾的是,最近出差太多,加上工作头绪太多,更多时候无暇顾及。心中很是着急,于是著作此文,啰嗦几句,谈几点感想和体会,也算是对师弟师妹的回复。
无论走到哪,我都非常佩服我十年前迈出的这艰难的一步。西部十年,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收获满满。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让我在人生舞台上越走越远。正是因为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我始终是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感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我提供了一个增加阅历的平台,更为关键的是,让我这个遍地都是的文科大专生找到了一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工作。
大家心目中的西部,更多的是“荒凉”的代名词,古人对于西部的描述,更是凄凄惨惨戚戚,诸如“西出阳关无故人”、“胡天八月即飞雪”等诗句,让西部更加孤独凄美悲壮,也正是这些诗句,让大多数人对西部望而却步,特别是新疆,感觉更加遥远。多少次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聊天,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新疆离家太远。暂且不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些豪言壮语,经过十年的发展,特别是19个省市对口援建新疆的力度不断加大,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快车道,飞机、高铁,正在建设的地铁,让新疆与内地的距离不再遥远。对于什么是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一位作家说得好,“家不是距离的概念,而是一种感觉,在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在哪里得到尊重,哪里就是家”。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部,给了我广阔的舞台,最为重要的是,在人生之路上赢得了一份关爱与尊重。
其实,仔细想想,人生就是一个经历的过程,经历多了,体验多了,自己的人生也就厚重了。无论到哪儿进行宣讲,我都非常感谢西部计划这个项目,毕竟,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需要一份历练。一个人到遥远的西部边疆地区去参加志愿服务,首先学会的就是用独立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一个人行走在遥远的乌鲁木齐,才忽地感到肩上的这份责任之厚重。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志愿服务其实就是一个过渡期,在这个从大学校门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中,会慢慢地懂得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擅长的,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哪些是自己需要提升的,志愿服务就是对自己大学所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过程,有了这份经历,可以使自己的前行之路不再迷茫。
我们,曾经年轻或者还在年轻的路上。年轻,最不缺少的就是激情,既然年轻,就不怕失败。常听一句话,30岁之前不要太看重金钱,而是要更看重经历,看重以后个人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参加志愿服务,是一种特殊的经历,这种特殊的经历会产生特殊的感情。西部计划已经实施12周年,这12年间,一大批志愿者志愿服务期满后选择在当地留下,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支生力军,成为西部建设大军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大部分留疆志愿者已经补充到当地干部队伍,许多留疆志愿者也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2004年,我校共有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务期满后,有5人选择留在了当地工作,王猛考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务员,赵刚和孙正东考取了和田地区国税局,左姗姗留在了阿克苏新河县成为一名公务员。如今十年过去了,曾经豪情满怀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如今已经为人父母,都有了小志愿者第二代,名副其实地成为西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主人。更多的时候,我喜欢随遇而安,尽管我不相信命运,但是当我们一大群留疆志愿者在西部边城吃着烤肉、喝着啤酒,大谈特谈人生理想的时候,我才真正地明白,我们之中的许多人,这辈子注定与边疆结缘。
西部是广阔的,在随兵团人社局赴内地招聘大学生期间,明显地感觉到西部对人才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发自内心的,与东部人才过剩相比,西部人才还处于一种相对短缺状态,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这里会有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常听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西部那么大,应该来看看,走出去,将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趁着年轻,带着梦想与激情,来吧,我们在新疆等你。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报2015年6月5日,作者系我校2004届毕业生,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供职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