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永驻
——献给尊敬的赵蔚芝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原淄博市政协副主席、淄博师专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我们受业的老师赵蔚芝,堪称为师者的典范,他用严肃而缜密的语言、平实而磊落光亮的行动,立起一座教书育人的丰碑,影响了几代人若干年,有的则获益终生。

在我们这些直接聆听其教诲的学生心目中,赵蔚芝老师既是良师,还是恩师,更是伟大的师魂。

人的认知,随着年轮的增加在不断地开阔和深刻。就像少年不识愁却把愁字挂心头,许多年轻人概括出的人生哲理都是一些“深邃”的肤浅一样,我们在从师赵蔚芝时,只是扎实、被动地汲取了一些鲜活的专业知识,而他老人家高端学问里渗透出的人生观、方法论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和激励,就像四溢的陈年老酒一样,随着工作积淀、阅历赓续,指鉴和默化的作用越来越持久、浓烈。

30多年的记忆依然清晰:谦和、慈祥、睿智,却渗透着冷峻不苟的严厉,所教的那些深奥而木讷的古典文学知识都机巧的灵动起来,随着他的抑扬顿挫,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化为尔后竞争博弈的资源、本领。长长的授课中,赵蔚芝老师也会流露出不满意,当必完成的作业没有做,或布置的范文背诵得磕磕绊绊,这时,他的冷眉会不自觉地翘起,表现出些许的倔强,表情流露出一丝稍纵即逝的异样,但他并不生气,但此刻,整个课堂人没有一点对“肇事者”看笑话的幸灾乐祸,却都有一种全员的凝重、疚悔、自责!

呵呵,不怒自威,这就是一个古典文学老师的威严,这就是一代文化名宿的魅力!

赵蔚芝老师是真正冶炼知识、经营学问的人,众多著作等身,繁复的教学之余,诗文、论述和研究文字达460多万字,一生以文为伍,严谨的治学风格、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诲人不倦的文气是他百年人生的写照。

赵蔚芝老师钟情于教育事业一辈子,曾在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执教数十年。19819,我有幸考入淄博师专中文系,成为他的弟子,随后两年里在他长者、大师风范的熏陶中。其实,我们众多的三类大学师专中文系学生能入赵老师麾下,还要感谢淄博市的一个老领导贾巨川。

据说,1980年前后,全国重点院校、山东大学邀请赵蔚芝去山大工作,贾老知道后非常着急,他说赵老师是古典文学的活字典,这样的人才外流,对淄博师专、淄博学术界是一个大的损失。他跑到赵老师家,诚恳地对赵老师说:“我了解你知识渊博,教学育人认真,到山大虽然好,但是你是淄博人,我还是希望你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又召集有关人员,千方百计帮助找老师寻找文革时被抄走的“赵执信诗选原稿”等珍贵资料,在贾老以情以诚感召下,赵蔚芝老师留在了家乡,做了淄博师专的执牛耳之人,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成为了受益者。

19837,我师专毕业后走向军营。临行前赵蔚芝老师曾谆谆告诫:要趁着年轻多干事,干大事,多吃苦,吃大苦,多经历磨难。他说,人只有年轻时多流汗,多付出,才能在年老时有资格、有资本守成。要趁着年轻走出去,做出一番成就来,决不能年轻轻就求方便、图享受。

应该说,我们这些人,没有辜负赵蔚芝老师的期望,也把在师专中文系短短两年内养成的学习技艺、处事原则和待人方法在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后创造性地发挥发扬了。

在济南陆军学校期学习间,有件趣事。当时,学员队汇集着来自全省20多所高校的82名地方大学生学员,大多是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建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一些山大毕业的军校学员曾调侃我:“淄博师专是算是中专还是大学?怎么没有听说过?”在一些名牌大学毕业学员异样的眼光中,我们几个三类大学的毕业生毫不气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过后,我的所有军事科目考核都在优良以上,所有理论考试也位列大学生学员队前茅(这年毕业时我还被陆军学校遴选为赴西南边陲前线见习的十名大学生学员之一),这时,我与一个毕业于山大、平日甚好的哥们开玩笑:“你们这帮名牌大学培育造就的人才,怎么到了军校就焉了?高智商怎么体现不出来了,还比不上我们这些不入流院校出来的学员?

随着经历的增加和认识水平的提升,我明悟:无论大学的类别如何,都是以学专业、丰富知识层次为主,而优秀的老师,教授的不只是专业知识,关键是形成方法论,即培养认知自然社会和改造世界的分析、判断、协调能力。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大学数年学到的东西,很快会淹没在信息泛滥的海洋里。

前几年,一个偶然的场合,我与淄博市的一个前主要领导坐在一起。问及我毕业于淄博师专时,他突然冒出:“淄博师专出人才啊!产生了许多政界、商界、文化界的精英,就我市来说,师专出来的是一支在全市各行业起重要作用的力量,有些名牌大学的毕业还赶不上你们啊!

我说,大概有两个因素吧。一是师专毕业生与一般大学相比学历层次低,走向社会后期望值低,所以比较踏实、本分一些,能从基层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打好了发展的基础,能逐渐成长起来。而其他品牌大学的学生,对自己期望值高,总希望多获得,可能提要求、讲待遇多,讲务实少了。二是我们有一个起领引作用的好导师赵蔚芝,全校的学风正,得益于赵老师,他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的认知理念、人生精神影响、激励着我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中学到了科学精神、方法论,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论去理解社会、校对人生方向,这一点对人未来的成长进步非常关键。

1988年初秋,已从军5年、期间曾两次参加南疆边陲之战的我,从野战军200师调回淄博的地方部队,刚刚安顿下,我就急火火赶到淄博师专,去向当年中文系的各位恩师报到,特别是向尊敬的赵蔚芝老师报告这几年的军旅生涯。赵老师非常高兴我和几个同学参军到部队后的表现,只是对我说:“你到部队后两次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般当兵的这种情况少啊!这是资本和财富啊,能在军营多干些年,再进进步好了!”言谈中,带着一些对我较早从发展前景好的野战部队到地方军的遗憾!

汇报之余,在当时淄博师专中文系主任(现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宇声的提议下,从来不喜欢照相的赵蔚芝老师及中文系的全体老师与一身戎装的我一起合影,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与恩师唯一的一张照片。

每逢他教过的学生看望,赵蔚芝老师都提出一些忠恳的见解、教诲。他结合自己的人生哲理、经验不断地提醒我们、调整我们人生的风帆。

记得有一年,淄博师专八一届中文系20年大聚会,赵老师应邀参加,在他代表当年的中文系老师提的要求和祝愿中,曾就如何看待国势、融入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与会者深受感染和鼓舞。

“人类社会里,人没有选择出生在那个年代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只有适应社会、汇入时代中。历史长河数千年,可称为盛世和平的时期非常少,许多人生下来就处在动荡战乱的年代。可称为盛世的,我认为大唐前期算是吧。再往后,我认为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正处在千载难逢的盛世中。从我的经历说,经过清末、民国时期,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时期。

他透彻地梳理了每个极具特点的时期:清朝末期,汉民是次等民族,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随处有,老百姓生存权难以保障;民国初期,军阀混战,遍地土匪,有枪便是草头王,老百姓的命不值钱,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有些小钱财、生个漂亮姑娘的平民家庭是整日地提心吊胆。到了小日本侵占中国那些年,大家都做亡国奴,都是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解放前的几年,国共大决战,老百姓也不可能过安稳的日子;解放初期,老百姓虽然政治上站起来了,但物质上缺衣少食,度日如年,到了文革时期,敏感的政治让大家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我这有点文化的还被打成了“臭老九”。直到改革开放,我们才真正在政治上、物质上翻身了。

赵蔚芝老师对盛世的一番弘议震耳发聩:“所以,我说现在就是历史上人们久盼的盛世。我对盛世的定义是: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会衣食无忧。不必担心某句话说错了会被上纲上线地抓进去,不必惊恐战乱不止,哪天会被飞来的横祸夺去性命。只要你尊法、守法,不去危害社会和他人,凭智慧、劳动和爱心及健全的人格,你就能做到堂堂正正的活着、无私无畏的享受人生!

如今,这肺腑之音犹在耳边,时刻警醒着我们挚爱工作、珍爱生活、关爱他人!

多么博大、厚重、高洁的导师!学子们永远的精神旗帜!

多年以来,我们这些人也由衷地期盼赵蔚芝老师能永远地牵引、教化我们,可是,2012年的32,享年94岁的恩师仙逝了,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们众多的毕业生争相目睹赵老师最后的一面。沉浸在天国里的尊师一脸的安然、舒展、平静,带着一丝自信及此生光明的幸福!

是的,他无愧于历经三个朝代近百年的光阴,他骄傲于从事的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他欣慰于执教的事业后继有人、俊彦倍出,他无憾于峥嵘岁月赋予大任而留下光灿灿的影像!

师恩难忘,师情长流,师魂永存!

不朽的启明灯,高远的国学大师,本色的赵蔚芝老师,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学生,永远地敬仰您、怀念您!

1988年初秋,已从军5年、期间曾两次参加南疆边陲之战的我,从野战军200师调回淄博的地方部队,刚刚安顿下,我就急火火赶到淄博师专,去向当年中文系的各位恩师报到,特别是向尊敬的赵蔚芝老师报告这几年的军旅生涯。赵老师非常高兴我和几个同学参军到部队后的表现,只是对我说:“你到部队后赶上了两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般当兵的这种情况少啊!这是资本和财富啊,能在军营多干些年,再进进步好了!”言谈中,带着一些对我较早从发展前景好的野战部队到地方军的遗憾!

汇报之余,在当时淄博师专中文系主任(现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宇声的提议下,从来不喜欢照相的赵蔚芝老师及中文系的全体老师与一身戎装的我一起合影,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与恩师的唯一一次留影。

1988,当年我从野战部队调回家乡后,到淄博师专老校门(现在是博苑宾馆的北门口),与赵蔚芝老师、马珙正老师、王志民老师(现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张宇声老师(现为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丁龙涧老师(已为古人)、王玉兰老师、赵韧老师、王幼学先生等合影。

(作者:徐德征,军旅作家,中文系1981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