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了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发展。7月21日,“行知”社会实践团,深入淄川区太河镇进行乡村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太河镇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以及特色建筑,进而助力当地发展。开展调研活动之前,“行知”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电话采访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当地干部、村民简要了解当地古老的建筑物及名人故事。其中干部表示太河镇环境优美,旅游资源较多,传统古老建筑及民俗文化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太河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后,“行知”社会实践团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三组,由迟静、徐鑫雨、郭文燕分别带队对太河镇黑山村、北马鹿村以及后裕村展开调研。



走进太河镇,了解村文化

经过“行知”实践团队的走访调查,队员们分别参观了太河镇的石碑、古井、牌坊等历史遗址。通过走访调查,队员们来到“后村”村口,村口立有一块刻着“后峪村”三个字的黑色石碑,石碑反面刻有后村村史。通过对村史文字材料的研究,团队成员初步了解了本村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后,在当地老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到达一座牌坊遗址附近老人介绍,此处原本是一座贞节牌坊,光绪十五年由光绪帝特批建造,为纪念本村一位未婚时丈夫去世终生未嫁的女子。牌坊的建造在当时带来了巨大影响,给老一辈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牌坊建造时气势宏大、颇具规模。老人讲到激动之处,还蹲在地上手绘出印象中的牌坊。紧接着,老人带领队员们前往关公庙遗址,庙中有石碑记载着相关的历史,但是由于长期未加以保护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经过对太河镇这几处遗址的走访参观,队员们大体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及特色遗址。



访历史名人,探英雄故事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前往村中老者家中了解村中的历史故事。村里的徐宗坤老人已86岁,他向小组成员详细介绍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自己家中兄弟离散、漂泊东北的情况,回忆起民国时期后裕村粮食短缺,村民以野菜充饥的困境,老人用苍老的手擦了擦眼角老人还向队员们介绍到都知晓马鞍山抗日和太河惨案的事例,其中团长王凤麟的故事被广为传诵。据了解,王凤麟在疗伤时突发战役,他负伤顽强奋战,最终还是壮烈牺牲。马鞍山抗日战况惨烈,绝大多数爱国将士都英勇殉国,那位将军遗体就埋在马鞍山附近岳敏一行人还在街头采访中了解到村民对村中旅游业的发展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对村中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将老一辈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承袭红色文化,学习榜样精神,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寻古老寺庙,听民众心声

   在迟静的带领下,“行知”队员们前往太河镇黑山村进行调研,主要调研目标是了解当地古庙的历史渊源及保护情况。古庙坐落于当地的半山腰上,距离村民的居住地相对较远。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告诉队员们,古庙是依托于一个名叫普陀洞的山洞修建起来的。普陀洞的年代十分久远,它和山另一边的一个山洞相连,深不见底。由于自然风化侵蚀,山洞坍塌过,后来又重新被修葺过。在老人的带领下,队员们还到山洞中进行了参观。老人还提到特定的时间当地大部分村民都会上山祭拜祈福,以求保佑。当地村民对古庙的保护十分重视,居住在庙宇附近的村民自发的到庙宇打扫卫生。听到调研小组来做调查宣传村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居民都很高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宣传把寺庙更好的修缮一下,更好的保护寺庙,也保护好当地的民俗文化。从村民的一言一行当中,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于保护传统文化振兴、乡村发展的期盼。

   此次调研走访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也通过对乡村具体情况的了解,增强队员们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