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支教助力乡村教育,红色印记永流传。729日下午,我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线上支教活动的第三堂课正式展开。

红色印记,代代相传

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我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儿童又是国家的未来。对于正在成长的孩童们,红色教育不仅仅可以使他们了解这样一份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历史壮歌,也让可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操守、树立正确人生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也让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在无形中发扬光大。因而,“行知”实践团将此次支教活动的第三堂课主题设计为“追寻红色印记”,并将课程主要内容定为《义勇军进行曲》知识、长征故事、长征精神等。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考虑到他们的年龄,主讲第三堂课的志愿者张明明更是在PPT中添加了故事图片、诗朗诵视频等,尽可能地使课堂更加生动、容易接受。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团队成员们仍希望可以用灵活有趣的线上课堂尽可能地打破时空限制,让红色教育更加深入孩子们的成长,使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从小便受到红色文化之水的灌溉。


寓教于乐,多彩教学

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张明明提前十五分钟进入线上课堂,在调试设备的同时,等待孩子们。一进入直播间,孩子们便热情地在对话框中问好、为直播点赞,一句句“老师好”、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点赞符号,让张明明逐渐放松下来,她带着笑容,温柔地给予孩子们回应。在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中,“追寻红色印记”线上课程正式开始。张明明为孩子们介绍歌曲作者、创作背景,讲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的不懈抗争,以及国家建设的艰难险阻。在讲述与长征相关的知识时,张明明通过“什么是长征”引出内容,借助“红军”、“两万里长征”、“战略大转移”三个关键词,巧妙地将“长征”这一概念串联起来,讲给孩子们听。提到长征,就会想起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张明明播放了相关的诗朗诵视频,帮助同学们认识字词、了解情感,之后,她又邀请小朋友们朗诵这首诗歌,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接受互动邀请,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出现在屏幕上,他们或活泼大方或有些害羞地向我们的志愿者问好。书声琅琅,童声清脆且坚定,流利且认真,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脸上写满一本正经,张明明露出了欣慰的笑脸。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长征故事,本堂课也接近尾声,张明明为孩子们总结了长征精神的含义,并叮嘱他们要学习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红色精神。最后,孩子们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收获,有人说要不怕困难,有人说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希望,还有人说要乐观,要想办法解决困难。童言无忌,赤子之心,愿红色文化可以让他们一直保持真诚乐观的心态,可以一直伴随他们成长。


共同成长,受益匪浅

   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上完课后,张明明在分享支教感想说到,此次上课经历真的很有意义,虽然在此之前,也有辅导过别的小朋友,但是线上授课还是第一次,这一次的授课经历会让我终生难忘。”对于这样一次特殊的支教经历,张明明表示很荣幸,能有次机会跟同学们分享红色文化知识,这不仅对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水平起到了作用“心中有绿,脚下留情;热情支教,双方共赢。”或许,支教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

七月的风吹过洪山镇,带走一丝暑热,也带走了时间,同学与志愿者不舍的告别声为“行知”实践团云支教第三课画上圆满的句号。红色教育是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在国歌中、在长征故事中,在许许多多红色印记中,红色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将带领他们找寻更多的红色记忆、学习更多的红色精神,这终成参天大树,带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用自己的力量去传递红色文化,用青春的思想助力乡村教育。相聚云端课堂,追寻红色印记,“行知”实践团期待下一次的出发,也期待更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