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风文化在各大平台日益盛行,从最初的小众冷门,到现在的热火朝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汉服热,文物热,诗词热,乃至于以古风为主题的网络歌曲,漫画,电影,小说和游戏也都备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相信文苑学子中也有很多古风爱好者,今天,小谦就和大家聊一聊古风那些事。

什么是古风呢?

我们在日常中常听到的“古风”“国风”“中国风”,其实都是古风文化圈中的组成部分,在行家眼里可能是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内核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欣赏古风文化作品的时候,即使不能确切的说出其中门道,却也可以品出当中传承千年的浪漫风情,带入到独属于国人的文化情景中。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内核所带来的文化共情,是中华民族所共通的文化传承和审美倾向。
“古风”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文化,内涵也相当丰富,诸子百家是古,魏晋风骨是古,唐诗宋词是古,水乡侬语是古,游园惊梦是古,西游水浒,明清瓷釉,都是古,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古风文化统统包含在内。
但是也正因为古风文化百川纳海,有些人对于其含义有所混淆。
比如古风与正统古史其实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前者讲究神传形似,有极大的自由创作空间,甚至只要有其神韵,完全架空也是无妨的,而后者则是需要准确无误,一字一句都要细细考究。而在现在的古风作品创作中,有些作品却对其进行了混淆,不仅容易误导少年人,本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更有甚者,完全脱离了历史,凭着主观幻想夹杂了奇幻小说,玄幻游戏背景乃至于无病呻吟的虚构悲情故事,以及 堆砌辞藻的“大杂烩”。简而言之,古风文化的热度大起,带来了大量的商机,这也让很多鱼目混珠的作品看到了可乘之机。文苑的古风爱好者们在接触古文化作品和购买古风周边时一定要多加甄别。

我们如何看待古风文化?

有很多同学可能会产生疑问,追崇古风文化是“文化返祖”吗?
如果追根溯源,“古风”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先进犹近古风,固从之。”此后也一直在各类古籍典故中出现。古风意味着在传统文化逐渐势微的当下,当代人对古时风采的怀念,是一种崇古却不复古的文化传承。今人忆古就如古人忆古一般,秦人追思三皇五帝的时代,宋人心系唐朝盛世,崇古绝非文化返祖,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是刻画在民族情怀土壤中的基因。
现如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碰撞,还有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今人思虑文化传承,便开始挖掘传统之美,激起了古风圈的层层惊浪,是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包括央视,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经典永流传》的古诗新唱,《中国诗词大会》对古典诗词的回温,怎么会是文化返祖呢?


自然而然的,当一种文化蔚然成风,都会有东施效颦者出现,古风文化也不例外,一旦失控,只能是为“人类迷惑行为大赏”再加一笔罢了。
古风创作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便只是创作者的自我感动,欣赏者自然也无法从中感到文化内核。
古风创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始于情怀,但绝不该更绝不能止于情怀,文化作品向来是在骨不在皮,神似而形异,古风爱好者不能止于爱,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鉴力,毕竟虚浮而无根基的作品,终究会在时间的冲刷下粉碎荡尽。
齐鲁大地的文化土壤不可谓不浓厚,山理文苑的学子可以说是伴随着传统文化长大的。
古风的种子飘落在学院中,成了衣袖成风,声响叮当的汉服社,成了兼容古典,经世致用的国学社,还成了举烛作诗,拈花自赏的风絮诗社。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谦相信文苑学子们在接触古风文化时一定能够得其意,传其神,逼其糟粕,纳其精华。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亦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再古老的种子也孕有生命的胚芽,将在新时代的土壤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