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值得永恒。只有飘香的人生,才是永恒的追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开放包容的学院,一个敢想敢为的新青年,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众多合力汇成一个最好的安排,共同熔铸出了淄博文萃英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文萃英华”的负责人,张朋对文艺事业满怀无限的热爱,他认为年轻人就要敢“折腾”,因而他“始终在文学文艺上有一颗折腾不休的心”。他曾尝试创新创业,但由于各种原因,该项目收效甚微。因而,在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之际,我院党总支书记李义勇发自肺腑的一席话几乎立刻点燃了张朋心中关于“笔杆子创业”的余火,并直接催生了“淄博文萃英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发展进入瓶颈期时,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晓东建议其组建公司,建立基本的组织体系配合项目运营。言及此处,张朋想到以往的创业经历,说道:“‘文萃英华’已经正式落地,不需要惊天动地,有一点成效足矣。”我们相信,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情况下,“文萃英华”终将长成文苑创业星空中极亮眼的一颗。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常言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多数时候,人们的的人生轨迹由各种机遇推就而成,但,机遇并非手到擒来之物,而是可遇不可求的。古语有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但在“花开堪折直须折”即运用机遇之前,首先要确保自身能力足够,不至于任机遇远去,只能“无花空折枝”。
张朋直言:“机遇,可遇不可求。不过谈机遇之前有个前提——自身需要做好准备。否则机遇就不是机遇,而是遗憾了。”他回忆公司业务时说到,“我通过岳友熙老师接触到一个文创产品的订单,虽然目前公司尚处于框架阶段,但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我依然能接下这个单子,这就是抓住机遇。”其实,“文萃英华”的产生也可以视作是张朋做好准备后抓住机会一跃而起的产物。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是一场机遇,而张朋凭借过往优秀表现,吸引其辅导员刘菲菲和义勇书记的看重亦是一个机遇。大一年级至大三年级期间,张朋在学生组织中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及演讲朗诵比赛,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十足提升,这也成为了其抓住机遇发起此次项目的关键。
任何人与机遇的珠联璧合都绝非巧合,没有事先做好的充足准备,哪怕机遇近在眼前,也会悄然远走。俗语有云,“机缘天注定”,我们难以确定机遇何时降临,不如在机遇来临之前,先充实自己,磨练本领,时刻准备着迎接机遇,给机遇一个机会。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张朋宛如一丛香桂,扎根文苑,其从未停歇的努力和对文苑的贡献犹如桂香一般,清可绝尘,浓能远溢。他关心着我院其他年级的学生,在提到2018级学生所面临就业和考研的抉择时,他直言这个问题要慎重。他发来一条又一条的在屏幕上弹出,正如丛桂怒放,陈香扑鼻。
“就我院学生而言,现在毕业大体有三条路,即考研、考编、就业。想要考研的同学必须耐得住寂寞;考编则需分清公务员和事业编,比如公务员分选调生和国考省考,事业编又分教师编和其他,学生干部或党员考选调生会相对容易一些;就业更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就业,张朋特别提到,“无论自己偏向哪条路,都必须考虑毕业以后直接就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校有很多秋招、春招的机会,遇到好的企业要争取拿下,违约金事小,别让自己毕业即失业才是关键。”同时,张朋提到:“永远保持热爱,永远热泪盈眶,要永恒的追求飘香的人生!”他对我院后辈的关心和期望化作阵阵桂香,萦绕文苑左右。“我这人闲不下来,就想在毕业之前把公司做出点起色,然后留给学院,留给我们的学弟学妹,这就算是没白‘折腾’。”赤子丹心,可见一斑!
确乎如此,你来人间一趟,一定要不负此生。待日后年华远去、青春不再时,愿有岁月可回首。“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愿文苑的大家都能如桂花般诗意栖居、人生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