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

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今日红色小剧场

为您带来电影《八佰》



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经典台词

1、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
2、一腔热血复民国,誓扫倭奴出山河。
3、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4、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5、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6、我们不只是在这里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

7、战况至此,全上海的百姓都会看着我们,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就是我们的坟墓。


影片评价

《界面新闻》评: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新华网评: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波评: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这部影片用接近真实的战斗场面,血腥的画面、残酷的生死抉择,再现了抗日时期,我们的战士们的视死如归的精神!讴歌了军人们伟大的爱国情怀!昭示如今的人们,我们的幸福生活究竟是如何而来!是用先辈们的鲜血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