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简介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发展历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党帮助下,主持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随后,创办黄埔军校,组建革命军队。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制定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大会后,领导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在全国掀起群众性革命高潮。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组织国民革命军。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占领长江、黄河流域,统一全中国。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分共”,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从而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重大事件
二次北伐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联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失败原因
客观方面: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了。
主观方面: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教训意义
1、基本消灭直系军阀吴佩孚军和孙传芳军,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军。为了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夺取革命的胜利,必须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革命是主要内容,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
3、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革命政权,也没有人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