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建立

 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出自于黄埔军校。


常识简介

创办时间:1924616

简称:陆军军官校

校训:亲爱精诚

知名校友:黄埔三杰、汤恩伯、王耀武、林彪、胡宗南等

中文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所属地区:广州黄埔,1950年后为台湾高雄


文化传统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校训:亲爱精诚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国民党对解放战争的蔑称)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


校徽


校旗

  校旗于1924年校务会议中指派当时的总教官何应钦将军所设计。校旗上方的荣誉旗(标)则是在1957年为表彰学校功绩并纪念改制(四年制),以提高学校荣誉,由蒋中正亲颁。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校长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16日。

校歌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该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延用至今: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