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基层组织基本瘫痪,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共产党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图片






原因探析




一、蒋介石独占革命胜利成果,早已蓄谋反共


蒋介石是个以两面派手法出现的野心家。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表面上曾表示赞成联俄联共,实际上是想利用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实力,捞取资本,扩充地盘,为其今后夺取更大的权力打下基础。


二、退让政策,使蒋介石得寸进尺、步步进逼


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创立和发展国民党组织作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党还处在缺乏经验的幼年时期,对政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帝国主义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引诱蒋背叛革命阵营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席卷了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27年3月,上海工人阶级在周恩来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上海。帝国主义再也沉不住气了,因为上海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及远东的最大的根据地,如果把帝国主义列强这个极大的根据地推翻了,不独他们在远东的统治完全被推翻,并且整个帝国主义世界都坍塌了,这是一切帝国主义者都看得清楚的,所以现在他们非常恐慌。







“四一二”政变后的形势




合作全面破裂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付诸东流。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满怀着热忱和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开启了大革命的大幕。然而,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烽火未息,国民党反动派就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付诸东流,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中国。





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南京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大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事件影响




蒋介石通过此事成为了被国民党内右派的多数派支持,成了最高领袖,国民党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镇压。国民党右派认为共产党破坏北伐统一,清党使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事业严重破坏,延缓了成功的时间。蒋虽然不久由于北伐军在徐州失利而下野,但很快重掌大权,完成北伐,开始了在中国数十年的统治。


四·一二事件对国民党的组织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清党前,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党员)约121万,其中有国民党员身份的共产党员不超过5万。清党一年后的1928年3月,国民党员人数为22万。1929年12月回升到27万,其中绝大多数党员还是是军队或高级党政机关的人员。这意味着清党行动清掉了国民党左派全部党员的一半多,国民党党务系统大换血。北伐前后各省建立的县、乡国民党基层组织,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建立有县党部,浙江省建立县党部的县份为69%。



四·一二事件使共产党的发展严重受挫。共产党认为,这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失败。四·一二事件之后,共产党内坚持和国民党妥协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等人被认为右倾投降主义被撤职。陈独秀被认为一味退让,甚至要求工人纠察队向国民党上缴武器,造成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武力清党毫无准备。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武装革命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共产党联合极少数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组建共产党军队,开展武装革命,直到夺取中国的政权。

帮助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的杜月笙则事业顺利发展。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度持此功谋求上海市长一职未遂。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失败退往台湾之际,杜月笙担心自己当年参与四·一二事件的经历令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便逃到香港。




筚路蓝缕,百炼成钢

铭记苦难,不忘初心


图片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距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亦已走过了近百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百年前的仁人志士们用热血刺破了时代之黑暗,以身许国。今天的我们亦需追随先辈们所发出的那阵阵不灭的光,始终努力并走于追寻理想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