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1927年7月15日由汪精卫主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的针对共产党的反革命政变。


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及武汉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乃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之后便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清党”。

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而武汉国民政府借此机会,打压蒋介石势力,将南京与武汉两处国民政府合并。



图片

政变经过



发展过程


1

开始阶段

6月10日至11日,汪精卫同冯玉祥举行郑州会议,策划反共。会后,汪精卫便以共产国际的指示“根本危害”国民党的“生命”为借口,加快了分共的步伐。他回到武汉,即与国民党中央党部非共产党的成员商量和共产党分离的方法。认为讨论的“不仅是是否应当驱逐共产党,而是什么时候驱逐——还是过些时候”。

2

发展

6月中旬,唐生智的主力部队从河南撤回武汉,公开站在反叛的军官一边,镇压工农运动。接着,唐生智以“解决湘事”为名回到湖南,开始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27日,武汉国民政府应冯玉祥的要求,决定解散工人纠察队,逼迫共产党人谭平山、苏兆征辞去所任国民政府部长的职务。


1927年7月14日晚,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召开秘密会议,接受了汪精卫提出的“分共”主张,决定将《统一本党政策案》和《统一本党政策决议案》提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实行。

3

最后

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20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汪精卫、孙科、谭延闿、顾孟余、陈公博等17人。汪精卫提请会议讨论决定两个问题:一是派负责任的重要同志到苏联的莫斯科去,重申国民党的联俄政策“乃是三民主义联合共产主义,三民主义的中国联合共产主义的俄国”,“若是丢开了三民主义那就不是联俄而是降俄了”。二是对共产党应采取一个“处置办法”,因为“一党之内不能主义与主义冲突,政策与政策冲突,更不能有两个最高机关”。


会议根据汪精卫的提议通过了3项决定:一、在一个月内,召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所提出的意见并解决;二、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开会之前,中央党部应裁制一切违反本党主义政策的言论行动;三、派遣重要同志前赴苏俄,讨论切实联合办法,其人选由政治委员会决定。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与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图片

政变影响


宁汉合流


汉方在分共的同时,并未放弃讨蒋。而蒋中正主持北伐不利,徐州失守。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又软硬兼施,终于逼迫蒋中正与胡汉民、张人杰等人决定下野。李宗仁领衔发电庆祝汉方分共,当时蒋中正仅列名第四位。8月13日蒋中正正式下野,8月底9月初武汉国民政府机关陆续迁往南京。


南昌起义



武汉国民政府于7月15日的进行分共事件,令其与中共的矛盾升温。7月19日,中共及共青团对国民党及汪精卫续行攻击。26日,国民党采取严厉措施,免去各机关中的中共党员职务。决定组建自己武装的中共于8月1日在南昌发动起事,而中共方面则一直称大革命的失败才导致了军队建立。武汉方面决定予以镇压,被舆论评价“较南京政府之清党似犹过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