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在1946年6月底全面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背景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争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要求相矛盾。


经过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全国人民要和平、反内战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于国内外压力,蒋介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在众说纷纭的猜测和期待中,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团结、民主”的口号,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和王若飞从延安飞往重庆。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消息如惊雷一般在山城上空震荡。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特地赋诗一首,称毛泽东的行动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也将在陕北的一首旧作《沁园春·雪》回赠老友柳亚子。


重庆谈判的过程艰难而曲折,然而,在紧张的谈判期间,毛泽东还会见了重庆各界人士,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政治见解。民主人士张澜的孙女、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梅颖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与民主党派的交往,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