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因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摧毁正太路交通;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主要据点;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事件背景


国际背景


1940年4月9日,德国出兵占领丹麦,突然袭击挪威,击退英远征军,于6月10日占领挪威全境。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英国本土受到入侵的严重威胁。欧洲战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压服中国以利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5月10日,日本陆军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并在5月18日召开的陆军省、部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其要点是,在1940年底以前,进一步统一与加强政略、战略和谋略,以全力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


根据这一《策略》,日军把重点放在对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上,对当时正在香港与国民党秘密进行的“桐工作”寄予了极大期望,为配合“桐工作”,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封锁和军事压力。为切断中国西南方面的国际交通运输线,日本趁英法在欧战中遭受严重失败,在亚洲势力减弱之机,进一步对英法施加压力,威胁它们封锁中缅、中越国际交通线。6月20日,法国同意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准许日本军事人员入越监视对华禁运情况。7月12日,英国通知日本同意关闭滇缅公路,并于16日正式宣布:自7月18日起,3个月内禁止通过缅甸向中国运送军械、弹药、汽油、载重卡车及铁路材料,香港亦同时禁运。英法的绥靖政策使处于抗战困难的中国武器进口减少约51%。


国内背景



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为克服这一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发表的《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指出:日本“企图用封锁我国际交通线,向我正面进攻及举行天空轰炸等加重压力与加重困难的办法,达到其分裂中国内部,逼迫中国投降之目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号召“全国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出击敌后交通线,给敌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粉碎日本的企图,以利全国局势好转。


战役经过


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PART
0
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时20天,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前10天,晋察冀军区、第129师主要是破击正太路;后10天,日军反扑,八路军撤出正太路,晋察冀军区转而出击正太路以北盂县地区,第129师打击前出“扫荡”的日军,第120师在晋西北配合作战。


PART
0
2
.第二阶段


中共中央1940年9月10日指示:“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七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日军,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则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日军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击敌和友是目前军事行动的总方针。”



1940年9月16日,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第二阶段作战目的是扩大战果;作战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据点。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击了同蒲路。


PART

0
3
.第三阶段


日军在华北的广大地区连续遭到八路军两次大规模攻势的打击,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遂调集重兵,从10月6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打击八路军主力 ,毁灭抗日根据地。


在榆辽战役结束的10月1日,八路军总部在给各大区的指示中,就指出增援辽、榆之敌可能顺势“扫荡”太北地区,各部应有相应的准备。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展开了反“扫荡”作战。


事件结果


百团大战历时108天,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击毙击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诚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炸毁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碉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和一批军用物资。


事件影响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经过这一战役,日军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强,进一步明确了在华北作战以中共军队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百团大战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谣言。


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它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遏制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