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图片


战斗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伤亡官兵约5000余人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


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英雄事迹



1、猛子战群敌

在杨得志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2、秦二楞肉搏

日军后续部队步兵和辎重车队大部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西侧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3、排长捣敌营

担任阻援任务的杨成武独立团,驿马岭(腰站)阻击战打得很艰苦。教导员张文松和副营长袁升平指挥部队向敌机枪阵地发动进攻,张文松中弹牺牲。此时,二连一排“麻”排长带领十几名战士秘密地攀上一座悬崖,发现敌人在隘口东侧的洼地里支满了帐篷,有数百名日军正在吃干粮。

“麻”排长和战士们向敌群甩出一批手榴弹,几十名敌人被炸死炸伤,敌军大乱。“麻”排长和战士们乘机跳下隘口冲进敌营和敌人拼起刺刀,终因敌众我寡,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麻”排长腹部和腿上多处负伤,仍然死战不退,结果他和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历史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

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