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村举行。

会议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轮流主持会议。毛泽东主持开幕会议,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工作报告。

主要内容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强调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全会强调应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工作重心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确定,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在领导城市工作时,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吸收大量工人入党,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共产党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统治集团、官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


会议特别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


基本政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全会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我们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方面,会议分析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党必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自己的干部,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地工作。

经济方面,会议科学地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

外交方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历史意义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的准备。

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方面政策的极其重要的决策性会议。这次会议完满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