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一曲《天问》,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带着人类亘古不灭的探索宇宙的浪漫。从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到如今日新月异的航天科技,中国人探索星空的脚步从未停息。为了让孩子们走进天文,进一步认识浩瀚宇宙,向草原公益文化夏令营在张芙瑞老师的带领下开设了富有趣味的天文课程。

  张芙瑞老师来自山东理工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现为协会副会长,热衷于天文摄影。在夏令营正式开课前,张老师便在积极准备课堂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他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天文知识,从而看到一个更加广阔与奇妙的世界。从小小的课堂到无垠的太空,我们期待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中,看到更多对星河宇宙的好奇。

  第一堂天文课,是引领孩子们认识天文。在正式讲授之前,张芙瑞老师询问了孩子们对于天文这一学科的概念。在孩子的眼中,天文是每天都可以见到的日月星辰,是无边无际的广袤宇宙。一个个回答,稚嫩又不乏童趣。

  张老师从我们居住的家园——地球入手,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天文的世界。从地球到八大行星,从太阳系到银河,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越来越宏大。

冥王星为何被“开除”行星系列?在探讨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行星的定义;比邻地球的火星为何难以发现生命?在对比猜测中,孩子们懂得了地球在太阳系中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课堂上,张老师善于用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在讨论中让孩子们收获知识。


       

  在之后的课堂里,张老师教授的内容难度逐渐加深。他以比邻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例,为孩子们讲解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确定恒星间的距离。他通过教授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让孩子们明白了四季星空何以会变化。在教授过程中,张老师注重融合孩子们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地理等知识,使孩子们更加便于理解课堂内容。


  天文既是探索浩瀚宇宙,但同时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天文课的课堂上,张芙瑞老师还为孩子们科普了历法与时间的相关知识。孩子们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懂得了现行公历与中国农历的区别,了解到了时区与时差的概念。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更易于在日常生活应用,增加了课堂的实用性。

  学习天文,最具魅力的便是天文观测。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切实地接触天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张芙瑞老师特地为夏令营活动准备了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装备,以期给孩子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张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在课下则展开了一系列观测活动,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天文观测。

  白天,教学楼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孩子们依次从一方小小的目镜里观测太阳。镜头里的太阳不似天空中耀眼,多了几分柔和。几处清晰可见的太阳黑子,更是引起了孩子们的阵阵惊叹。

  夜晚,当满月慢慢爬上树梢,便到了观测月亮的好时机。何其幸运,在夏令营课程开展期间,正好与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相逢。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用天文望远镜欣赏“超级月亮”。清晰的轮廓,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第一次与这座嫦娥的居所近距离接触,令人心情澎湃。

  月色醉人,漫天星空之下,童心与天文碰撞,热情与歌声相伴,一片美好。

  天文,是热爱,是浪漫,更是探索的勇气。对于空间技术领先全球的我国来说,做好天文科普工作,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兴趣发展与眼界开拓,更是为日后航天事业相关领域的进步埋下了种子。

  在向草原文化夏令营,种下一颗颗怀有星空的种子,终有一日,所长成的枝叶,能够托起整个浩瀚宇宙。

  康德曾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内蒙古的夜空,繁星璀璨。愿孩子们在仰望星空之际,都能心怀一份探索宇宙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