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时代文学创作与传播论坛”在2号教学楼219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杨赟出席并致辞。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发有,《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志强,《南方文坛》副主编、文学评论家曾攀,《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何同彬,《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副主编虞金星,《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舒晋瑜,《文艺报》评论部副编审行超等专家学者;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德发,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淄博市作协副主席魏思孝等驻校作家及本地作家代表,淄博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高楼大厦,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傲天无痕,书旗小说签约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晨飒等网络文学作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义勇、院长张艳梅、副院长吕逸新、翟羽佳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由校社会科学处处长邢同卫主持。他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与会领导、学者和作家。
杨赟代表学校对各位学者和作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学校“驻校作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进校不仅活跃学校文化氛围,也带动了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学校社会影响、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淄博市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黄发有在致辞中对“驻校作家”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指出,“驻校作家”制度具有特色鲜明、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为当地文学发展和培养青年文学工作者做出重大贡献,驻校作家品牌不断完善壮大,为更多的师生乃至社会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培养学习兴趣。
宗利华代表淄博市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单介绍了淄博市文学近期发展成就。他表示,淄博市委和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学发展,通过签约作家项目、重点文艺项目扶持等措施关注人才培养,激励文学创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出反映时代风采风貌的文学作品,青年作家以及网络作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驻校作家”制度也为淄博当地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开拓视野,激发创作活力。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会议第二阶段专家研讨由我院院长张艳梅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话语空间下的传统文学作家与网络文学作家探讨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新时代文学是怎样的文学,它的内容生产、传播手段和我们当下的大语言模型有什么样的关系。
黄发有表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相互影响,慢慢融合。从文学发展来讲,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慢慢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现代文学史上也有类似情况,黄发有以作家张爱玲为例进行探讨。他指出现在AI发展之快,是传统作家与网文作家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说,在新时代大环境下,文学领域如何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都要考虑的问题。
周志强表示我们正处在文学巨变的时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就像是一个产物。随着电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生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常用词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而具有深厚意蕴的古典文学词汇逐渐变少,并且大量的错别字、同音字等改变了汉语的文学生态。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文学制度也正在发生大更新,体现在作家的写作伦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评价制度的改变等等。
赵德发说到,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是以交流为目的,传达对世界的认知。首先作家必须把作品写好,这是根本。其次,现在文学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很多作家都采取了直播、视频等宣传模式,他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新途径下文学传播的看法。同时,他提到了文学影视化的转变现象,多种传播手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学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高楼大厦表示,其实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不大,与传统文学作家相同的是,网文作家汲取营养的来源同样是传统文学,媒介的发展促进文学创作、传播方式的改变。他认为,无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最终的目的都是做到“文以载道”,这也是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
傲天无痕表达了他对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担忧。他表示文学生态问题是需要我们重视的,而生态问题的关键是人工智能的出现。AI是否会取代传统作家,在科技多变的环境下,五年之后的人工智能又会发展到什么高度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我们如何跟上时代潮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李浩谈到最近在看一些网络文学,他希望能从网络文学中看到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故事架构,以及给人惊奇的东西,也表达了对网络文学的期待和认可。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能给到读者新的体会、深层的感受都是好的文学。
何同彬认为相比于严肃文学,网络文学更趋近于大众文化,符合大多数人的基本情感满足。他提到了文学出圈现象,就最近的改编剧《漫长的季节》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纯文学在传播中找到了新出路,传播学思维一旦进入到纯文学的讨论当中,我们对文学原有的观念、制度等产生很多新的思考。
曾攀认为文学的传播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文学的传播也应该走出舒适区,改变僵化、死板的宣传方式,借助新媒体多元化途径,跟上现代潮流实现传统文学的再发展。胡学文也表示文学是需要传播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新时代环境进行文学传播。当然,首先创作者要真诚地写下好文字,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行超、晨飒、虞金星分别发表看法,认为作品如何发展是作家无法掌控的,而他所代表的文学是否能生存主要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创作意图。传统文学一直面临危机,但从不会消亡。
翟羽佳指出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个性化写作和语言狂欢的阶段,“严肃”的份额不断增加,现实题材、科幻题材也成为了网文叙事的重要部分。作为当下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网络作家提供了题材丰富、体量庞大的阅读资源,层层细分的类型都及时的折射、捕捉了当代青年人的情感体验、心理结构和具体症候。新时代文学也为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命题,要不断思考与科技、未来、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研讨会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李义勇作总结讲话。李义勇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他指出,今天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做了很多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探讨,也对学院师生有良好的引导和启示作用。他表示,感谢大家对驻校作家活动的支持与厚爱,这推动和深化了我校学科改革,为推进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注入新鲜动力。
新时代文学创作与传播论坛至此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