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夏天,凉风习习。刑场上,青年面对刽子手的逼压,目光坚毅。刀锋闪着寒意,却未盖住一腔热血。
青年宁死不跪,倏然间,数刀挥下,鲜血浸红了地面……
一年后,同样的夏天,又一位青年驻立刑场。枪声响起前,他抬眸,兄长的面容浮现在苍穹之下。微笑,倾倒……
鲜血汩汩地淌过地面,淌过岁月,交融着理想与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浸印着那坚硬的石板……
数年前,他们从贫瘠的家乡走到上海、走到北京,一步一步,走得艰难。
胡同小巷里,哥哥曾举着发霉的大饼小声问弟弟,“吃一口吧,吃了就不饿了……”
他们扛过上海码头的麻袋,睡过杂志发行所冰凉的地板,穿过不蔽体的破棉衣……可纵然饥寒交迫,他们却从不向生活低头,依旧坚持半工半读,自力更生。
彼时的他们在昏暗的油灯下翻阅纷繁复杂的刊籍与理论,他们此刻或许尚不明白民族危机之所在,尚未找到那条一生追寻的道路,可他们眼神中的坚毅,已然体现出了中国青年的傲然与力量。
如鲁迅先生评论青年所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时的二人,同当时所有的有志青年一般,是中国黑暗社会里的点点微光,不必等候炬火照亮,自己终成炬火。
1919年,二人远赴异乡法国,他国求学的生活愈发艰辛,兄弟二人却始终未忘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他们不断求知、探索,无数个日夜与挚友们奔波,试图为大洋彼岸的祖国找寻一条光明的出路。好在,他们找到了。
再次返回满目疮痍的祖国大陆,他们怀着憧憬,怀着祈愿,向着希望奋斗,可热血未竟,一切便已终止在了29岁与26岁。看完热播剧《觉醒年代》后,我曾一度被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的事迹所打动。某个夜晚,打开手机歌单,忽然听到歌曲《少年中国说》里的一句歌词“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禁不住潸然泪下。延年乔年,本都是长寿美好的祝愿,他们却早早牺牲在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祖国的万里河山。
在民族昏沉之际,他们敢于化身炬火,开拓新路;在死亡与信仰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怀揣着理想而献身。他们不屈,他们傲然,他们身上体现着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所传承的血脉精神。魏晋时期,曹植曾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近代来,林则徐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细细想来,千年岁月里,多少英贤不是如此,他们将家国置于生死之上,因信念而生,逐信念而死,以赤子之心,滚烫着历史长河。延年乔年,亦是如此。遥看五千年的山河屹立至今,又何尝不是因为这颗颗赤子之心?英雄血脉,代代相承。
行笔至此,我已不知道自己该用怎样的文字去诉尽我对两位前辈的敬意,我想,如果有机会,我应当去一次英雄的故土,走一遍那条为纪念他们二人而命名的延乔路,告诉他们,这盛世,已然如你们所愿。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一百年,今时的我们于红旗下成长,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更不该忘记那些曾穷尽一生,为我们探索希望、负重前行的人。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