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的历史渊源

惊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最早见于《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描述正月必雷,雷不必闻,惟雉为必闻,意味着正月会打雷,雷声能惊醒冬眠的动物,因此称为启蛰

惊蛰的物候现象


气温开始回升:到了惊蛰时,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回升,几乎所有地方都会摆脱寒冷而进入春季。风势渐弱:惊蛰时,风势开始减弱,微风轻轻吹拂,使大地渐渐显露出暖意。

植物渐活:惊蛰时,大地上的植物也开始慢慢复苏,叶子变绿,花儿盛开。 动物开始活跃:惊蛰时,大地上的动物也开始苏醒,野兔、麻雀等都开始活跃起来。



惊蛰的传统习俗

一,祭白虎

在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因此人们会在惊蛰这天祭白虎,以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避免口舌是非。



二,打小人

依据民间的说法,到了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中的万物被春雷声惊醒,这万物中也包含了许多不堪之物,比如小人小人惊醒后开始活动必将给大家带来困扰和不幸的事情,故而在惊蛰当日要打小人避免被其所害





三,祭雷神,蒙古皮

惊蛰时节雷声频繁,人们认为雷神是唤醒万物之神,因此会祭祀雷神,希望雷神能够唤醒万物,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人们也会利用这个时机蒙鼓皮,以响应天地的节奏。



惊蛰诗词

一《闻雷》

《闻雷》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二《春晴泛舟》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三《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惊蛰,是春天的一声惊雷,唤醒了复苏的大地。它标志着万物复苏的开始,也提醒我们抓住时机,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让我们在惊蛰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鼓足干劲,奋发向前!

惊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最早见于《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描述正月必雷,雷不必闻,惟雉为必闻,意味着正月会打雷,雷声能惊醒冬眠的动物,因此称为启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