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我院第二届“文苑撷萃”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现当代文学与文艺学专场)在2号教学楼219会议室举行。本场报告会邀请李晓伟副教授、高媛副教授、秦洪亮博士、张引博士、初敏博士担任评审专家,2022级、2023级全体研究生以及2024级研究生部分新生参加会议。青年博士辅导员钟云瑞副教授主持论坛。


    本次报告会由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郭贤姝、吴蕙、徐欣萌、宗小琰,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张悦、刘丽君、迟静,共七名同学进行汇报。


    郭贤姝的汇报题目为《文化视域下的奇幻史诗——刘亮程〈本巴〉文化研究》。她站在文化视域的高度审视《本巴》,指出《本巴》中异域风情的草原文化、“狂欢化”的酒神文化、梦幻神秘的“本巴国”文化、真挚动人的伦理文化构成了蒙古族绚烂多彩的独特民族文化,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学意义与价值。

    吴蕙的汇报题目为《在苦难中重塑自我——论郑在欢〈雪春秋〉的逃离书写》


。她通过研究90后作家郑在欢的首部长篇小说《雪春秋》,对小说中大雪、春蓝、秋荣三个女孩“逃离”的艰苦历程进行论述,指出作品再现了满目疮痍的乡村现实,窥探了原生家庭的情感枷锁,挖掘了乡村女性的命运本质,以三个女孩充满抗争精神的勇敢逃离颂扬了女性的光辉与力量。

    徐欣萌的汇报题目为《论鲁敏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以〈奔月〉中的“失踪症”为例》。她通过分析作家疾病书写表达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论述题目“奔月”的象征意义。她指出,鲁敏以“失踪症”来隐喻庸常人生和琐碎生活对都市人精神世界的摧残,更是通过小六的“失踪症”引发社会对女性生存空间和定位的思考。

    宗小琰的汇报题目为《1990年以来中国商界小说的叙事场域》。她指出,在1990年代中国商界小说创作盛况空前的研究背景下,作为对社会生活艺术性反映的文学是通过营造“场域”的方式构成的,商界小说是表现商业活动的作品,聚焦作品所营造的独特场域是理解商界小说的有效途径。她从“叙事沿革”“商业场域”“精神场域”三个方面对1990 年以来商界小说的叙事场域进行分析,揭示当代商业社会的精神本质。

    张悦的汇报题目为《从“被表述”到“自我发声”: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的问题反思与价值重构》。她指出,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在争取主流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准确传达底层经验的难题。因此,社会应当鼓励底层群体自我创作,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其真实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诉求,推动文学现代性观念的反思与重构,实现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在社会现实与审美价值上的双重觉醒与升华。

    刘丽君的汇报题目为《大历史视野下的个人化叙事——论王安忆的〈五湖四海〉》。她认为小说《五湖四海》的突出特点是在大历史背景下进行个人化叙事,通过论述张建设、修国妹夫妇的发家创业史,展现出消费时代财富至上观以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人性与伦理的异化。同时,小说暗含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即在时代洪流中既应顺势变化而为,又要坚守淳朴本心的生活哲学。

    迟静的汇报题目为《“上岸”与“离岸”——王安忆〈五湖四海〉〈长恨歌〉中的女性悲剧对比》。她指出,王安忆作为当代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非常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致力于悲剧意识的深入探索,赋予人物王安忆式的悲剧色彩。她通过对比修国妹的形象与《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展现出大环境背景下经济逐渐富足而精神愈发空虚的女性形象典型。

    针对同学们的汇报,评审老师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点评并现场打分。老师们首先对七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问题意识表示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秦洪亮老师强调论文写作要主题鲜明,注意突出重点;李晓伟老师提出论文写作要构建合理的框架,把握好行文逻辑,选择合适的论述视角;高媛老师指出写作论文时要提高论述能力,使论文更加有深度;张引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批判性的眼光,同时要注意规范论文的格式;初敏老师就论文中文本理论与文本分析的结合问题进行探讨,表示在写作论文时既要学会合理运用文本理论,也要有一定的文本分析作为支撑。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论文写作,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论文写作能力与水平。


    钟云瑞对此次报告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有利于增强学院学术氛围,增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对开阔研究生学科前沿视野、激发研究生学术创新热情、不断提升自身的论文写作能力与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邓雨昕、刘丽君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