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我院“新文科·新融合·新传播”研讨会暨山东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论证会在杏园宾馆二楼西会议室顺利举办,会议旨在通过深度研讨交流,透视在新技术驱动媒体创新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如何与行业实现同频共振,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来自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多位业界精英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义勇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领导与嘉宾,并代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和业界精英莅临学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庆兵致辞。他表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承载着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重任。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学校在新文科建设的思想指导下布局,将原广告学专业与数字媒体专业合并、升级,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郭校长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汇集各方智慧,深入研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关键问题,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和产教融合的新机遇与新模式,共同推动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常庆致辞。他指出,随着新技术不断迭代和新媒体环境的急速变化,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融合、AIGC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山东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模式,将文科类的广告专业和工科类的新媒体技术专业合并,改革转型升级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具有技术和创意的,更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和竞争力的传媒从业人才,这不仅是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推动山东省新闻传播学教育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一次机会。他希望通过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为推动传媒产业发展和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研讨论证环节由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翟羽佳主持,她详细介绍了与会各位嘉宾的专业背景,学界各位专家都深耕新闻传播学科多年,专业建设经验丰富,相关学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有着引领、示范、带头的好口碑,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传系主任孟婷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沿革过程,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全媒体的创新型、应用型、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分为网络媒体运营与管理、融合新闻传播、网络视听传播三个方向,体现出“人文性+应用性+交叉性”、非媒本位和实践导向三个特色。最后,她恳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为新专业培养方案问诊把脉。
而后,与会专家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展开研讨交流。
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韩传喜表示,山东理工大学能够做这么一个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显示出学校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重视,这说明前期专业基础打得牢、工作做得好,随后韩院长总结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时代性、交叉性、融合性、创新性与青年性,而这五点融合成一点就是升维重构。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认为,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实践导向特色非常鲜明。从个人长远发展来讲,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媒体思维、哲学思辨方法以及媒介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他建议量化毕业考核要求。最后,李院长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建议。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从具体课程设置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培养方案中鲜明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课程中融入山东齐鲁文化,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因素。曾院长也强调了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他建议以训练营的形式开展实践课程,与业界紧密结合,以赛代练,形成特色与亮点品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副主编潘可武认为,他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专业的改革充满了辩证的思维,经验的统筹,以及很强的可行性,所以,专业建设立足点要高,原有基础要保留,同时注重通识教育,包括文学、逻辑学以及哲学通过老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提上做到有效衔接、协同推进,同时应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增强专业性。
《传媒观察》副主编彭剑给出了三组关键词:鸿沟与弥合、改变与不变,创新和坚守。另外 ,在课程设置方面,他建议把概论和转轮结合 起来,专论的针对性更强一些更符合现在课程设置的要求。
来自业界的专家们也从行业发展的视角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总编辑郑文表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边学边实践的模式,可以增加实习课程的时长,让实习单位放手教、学生沉浸学,提高实践技能。
淄博日报社总编辑助理刘淼表示目前报社对应用软件人才以及写作人才需求较大,新媒体对从业人员的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夯实基本功非常重要。
鲁中晨报社副总编辑孙银峰结合工作实际谈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舆论引导过程中新闻基本功的重要性。
孙秋兰认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媒介思维培养训练和技能培训,当前融媒体工作需要能说、能写、能拍、能改的全面人才。
张雨豪认为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的人才培养兼顾技术与文化、技术与艺术,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现在迫切寻找的,能够切实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题。
南志鹏认为现在是一个高度融合的阶段的开始,对学生网络底层结构和逻辑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次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伴随人一生成长的能力。
周永结合企业特点给出了提高学生实践平台、与业界深度融合以及增加实习时长三个建议。
赵晓烨表示企业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她希望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吴峰表示非常赞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同时他认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而音乐赏析课程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非常有效地途径。
最后,张艳梅总结发言。她对来自学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的精英们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表示,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的建议都非常的中肯,且具有可操作性,带给我们非常多启发,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服务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在学校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导下,坚持“人文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培养模式,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媒体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该专业文理兼招,兼具人文素养与技术优势,充分体现了学校文理交叉的优势与特色。学制4年。
撰稿:孟婷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