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7月24日踏上了前往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的旅程。

老街的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两旁古朴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一座古朴而雅致的院落映入眼帘,也是本次实践的目的地——黄河澄泥陶印工坊。

走进黄河澄泥陶印工坊,雕刻成山形的香托上点着倒流香,乳白色的烟雾顺着缝隙缓缓向下蔓延,宛若河水汩汩流淌。黄河澄泥陶印第四代传承人张金霞老师和她的爱人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

工坊内,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整齐排列,一件件精美的黄河澄泥印成品则静静地展示着它们的独特魅力。张老师的爱人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黄河澄泥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成员们听得入神,被这份对技艺的执着追求与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所深深打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连它携带的泥土都能培育出独特的文化艺术。黄河澄泥印便是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择取九曲黄河奔流入海沉积红泥,经淘洗、筛滤、沉淀、陈腐、揉制、压坯、雕刻、抛光、塑形、修饰等二十几道工序精心打磨,以及数日不间断的窑炉烧制,一方外表光泽圆润、极具黄河故道特色的澄泥印就出窑问世了。每一方澄泥印,都凝聚着印章匠人的心血和巧思。

 “古人篆刻思离群,野卷浑同岭上云。”一方澄泥印,沉淀了千年的黄河文化古韵,也镌刻出新时代的齐鲁文化气息,更包罗了沧海桑田、古今交融的蔚为大观。它将中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与历史悠久的篆刻艺术完美相融,成为集制陶、书法、篆刻、雕塑等于一身的新兴艺术品。

  

 随着夕阳的余晖渐渐洒满老街,实践团本次的调研活动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回望那座古朴而雅致的黄河澄泥印工坊,成员们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非遗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非遗文化的对话。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黄河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念与决心。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努力学习与实践,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