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生平介绍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相当显著的贡献,所著《荀子》一书,又名《荀卿子》,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礼”不仅是一个人人生的最高准则,而且也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其次,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因此更加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言“天行有常”,不信鬼神,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对于荀子而言,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荀子·劝学》篇

01《劝学》简介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02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语录赏析

01积跬步成千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释义: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感悟理解:这句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事业的成就,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点滴努力,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小的努力和积累汇聚而成。

02功在不舍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释义: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功劳在于它不放弃。

感悟理解:此句以骏马和劣马为例,说明天赋好的人如果不努力也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而资质一般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也能有所收获。它激励人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因为自身条件的优劣而放弃追求。

03锲不舍则功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雕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感悟理解:这句再次突出了坚持不懈的意义。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哪怕面对再艰难的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实现目标。


编辑:张滨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