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感悟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不仅是一幅元宵佳节繁华盛景的画卷,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寻觅与追求的方向。

它告诉我们,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在无尽的追寻中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真正的幸福与满足,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地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道路上,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但也要适时地停下脚步,回首过往,或许会发现,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此外,《青玉案·元夕》还让我们反思历史,铭记那些因战争与侵略而带来的伤痛与苦难。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杨雪蕊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