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约660年—约720年),扬州人,曾参任兖州兵曹。他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共存其诗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一首是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该诗语言清浅流畅,富有澄澈空明、清丽自然之感。
它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珍贵佳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让张若虚享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张若虚清丽典雅而又自然流畅的诗风影响到唐代诗人李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其影响甚至于一直到宋元间。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清代词人贺裳在其所著《载酒园诗话又编》一书中,把张若虚列为“盛唐”第一家。
原文欣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庭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风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佛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赏析
一、 意境之美:
1.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春江、潮水、明月、花林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空灵的意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春江潮水的浩渺和明月的皎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2. 情感氛围:诗中的情感氛围细腻而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通过对江月的追问,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永恒的向往。
二、哲理之思:
1. 时间与生命:诗中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是深刻而动人的。诗人以江月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江月却永恒地照耀着大地。这种对比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2. 宇宙与人生:诗中还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关系。诗人以宏大的宇宙为背景,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意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宇宙的广袤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的情感和思考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与宇宙相呼应。
感悟
《春江花月夜》如画卷般展现自然之美,让人感悟生命奇迹。万物生息,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忘怀。生命的魅力不在于它漫长或是短暂,哪怕朝生暮死,也要看一看这世界的美丽。正因为它的脆弱,才更加珍贵。
诗中对时间的追问,更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东坡曾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全人类的命运是无限的。悠悠万世,我们又岂能因生命短暂而持悲观主义呢?
离别的愁绪又让人体会到人间真情。它充满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感悟生命、思考人生、珍惜真情。
责编:刘晓烨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