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这儿。"王奶奶用布满褶皱的手掌拍了拍藤椅,木纹扶手上一道道裂痕蜿蜒如岁月。我轻轻坐下,藤条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和着窗外三月未散的料峭春风。

          这是我第四次来"夕阳港湾"做志愿服务。前三次总被安排在厨房帮厨,今天终于被允许走进老人的生活区。消毒水的气味里裹着檀香,走廊尽头的活动室飘来断断续续的胡琴声,像是被北风撕碎的云絮。

          王奶奶从铁皮饼干盒里摸出块桃酥,非要掰半块给我。"当年在纺织厂,我们学雷锋小组下班就去托儿所帮忙。"她浑浊的眼眸突然泛起清亮,"那些娃娃的尿布,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缝的。"说话间,她颤巍巍掀起枕巾,露出一沓泛黄的奖状,最上面那张"学雷锋标兵"的铅字已经晕开。 

          周末大扫除时,我在储物间发现台老式缝纫机。斑驳的铸铁支架上,机油与岁月凝结成琥珀色的包浆。几个志愿者伙伴眼睛发亮:"咱们给老人们做靠垫吧!"美术学院的小林负责设计,理工大的阿杰拆卸修理机器,而我翻出了奶奶教的盘扣手艺。

         当第一个绣着玉兰花的靠垫完成时,王奶奶把脸埋进柔软的棉布里,良久才抬头:"这料子,和当年给娃娃们做围嘴的一样暖和。"她摸索着穿针引线,教我们在边角绣上小小的雷锋像。阳光斜斜切过窗棂,银发间的顶针泛着温润的光。

         最后一次服务日,我看见新来的高中生志愿者蹲在缝纫机前,正跟着王奶奶学打线结。春日的风裹挟着玉兰香涌进窗户,那些曾被我们抚平的褶皱,正在另一双手掌下舒展成新的纹路。原来温暖从不是单程的馈赠,而是在人与人之间流转的春天,带着老缝纫机哒哒的节奏,把时光织成连绵的锦缎。

撰稿:王佳一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