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照绿了湖畔的嫩柳,微风也已不复之前的料峭。烂漫的春花和湖中嬉戏的鱼儿都在昭示着春日正在向前。清明,这是个特殊的称呼,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告别了冬春之交,向着温暖又迈了一步。它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美妙结合。


清明溯源

  清明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天气清澈明朗,草木繁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插柳、放风筝等丰富的习俗,成为一个既包含肃穆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庄重之情,又充满春日郊游、亲近自然的欢乐氛围的传统节日。

气象特点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回暖,告别寒冷的春季前期,开始向温暖的暮春过渡;降水增多,雨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空气湿度适宜,常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风力较大,多为偏南风,为外出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朝雨轻寒,暮里春深。古有清明扫墓之俗,祭拜先人,以表孝道。今之世人,亦承此传统,备香烛纸钱,至墓地祭扫,祈愿逝者安息。


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习俗历史悠久。古人借此放走秽气,如今它更是一种春日娱乐。清明风好,人们在郊外等地放着造型多样的风筝,场面热闹。这习俗不仅充满趣味,还蕴含驱邪消灾、祈愿美好生活的文化内涵。


踏青

  清明节踏青是传统习俗。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田野漫步游玩。在踏青过程中,人们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还会进行野餐、折柳等活动,既放松身心,又亲近自然,传承着春日郊游的古老传统。


清明谚语

1.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2. 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3.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4.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5.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6.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大学生指南


宜踏青赏花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正是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好时候。在这个春暖花开的节气,可约上同学去公园、郊外等地踏青赏花,欣赏自然风光,也能够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为身心充能。



宜运动锻炼

  清明时节,气候回温,暖融融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倍感舒适。在这和暖的春日,正好走出宿舍,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跑步、骑行、羽毛球,篮球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春日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忌过度减衣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又可能多雨水,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忌不合理饮食

  清明期间,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食用寒食、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吹面不寒  春风正暖

清明是春与冬的正式告别

是春与夏的交替预演

春光正好

快去扬帆起航吧




撰稿:杨欣平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