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陶行知追光而行
大家好,我是中教2301隋芳娜,今天我要来讲述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在源远流长的教育长河中,陶行知先生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灯塔,他的教育思想穿透岁月的迷雾,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光芒,为无数教育工作者照亮前行的方向。
自小只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而我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深度邂逅,始于选择师范类专业之后。当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懵懂却炽热的憧憬,踏入中教2301这个满是希望与活力的班级时,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恰似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瞬间驱散了我对未来教师之路的迷茫。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彻底打破并重塑了我过往对教育的狭隘认知。曾经,我以为教育仅存在于课堂的45分钟与课本的字里行间。但陶行知先生却指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瞬间,都是教育的生动素材与广阔天地。
回忆起小时候学着整理房间,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学会分类归纳,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掌握了生活技能,更培养了我的责任心与条理性。这不正是生活对我的无声教育吗?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深刻地揭示了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生活的道理。这让我意识到,未来作为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而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探索求知,让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同样让我深受启发。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蓝图里,学校不是一座孤岛,整个社会才是学生成长的大课堂。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百态。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践行教育救国的理想。他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把教育的火种播撒到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为无数身处底层的民众点亮知识的灯塔,带去生活的希望。他不辞辛劳的身影、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教育,绝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学生品德的雕琢和人格的塑造。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帮助学生辨别真伪、坚守真诚善良、勇担社会责任,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作为未来的教师,我将以这句话为座右铭,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正直、有担当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让我越发渴望成为一名善于启发引导的老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是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育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常常通过巧妙的提问、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希望能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思考的乐趣,收获成长的喜悦。
我也期望成为一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发展潜力。陶行知先生对待学生,总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他从不以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是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我之所以坚定地选择师范类专业,源于内心深处对教育的热爱。这份热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生根发芽。小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耐心的辅导,都能让我倍感温暖,充满前进的动力。从那时起,我就渴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学生。
如今,深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后,这份热爱更是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让我在教育之路上勇往直前。我希望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学生们打造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让他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不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秉持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之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撰稿:隋芳娜
审核:邢翔宇 张雨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