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其与乡村振兴的关联,7月24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走进山东菏泽曹县“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曹县“e裳小镇”是全国县域单体规模最大的数字经济园区。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总投资10.3亿元,占地面积214.1亩,以数字化赋能当地多类型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园区内的汉服展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大家依次浏览历代汉服展品,从秦汉时期的古朴形制,到隋唐时期的华丽纹饰与配饰,再到明清时期的经典马面裙款式。通过详细讲解,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每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直观领略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先后参观了江米人面塑、曹县旋木、皮影戏和曹州书画等特色展位。在面塑展柜前,栩栩如生的作品令人驻足:既有火遍全网的精美哪吒造型,也有憨态可掬的卡通角色,其细腻的纹路在灯光下清晰可辨,充分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曹县旋木展位上,由整块木料旋制而成的花瓶、摆件等器物,既保留自然质朴的美感,又蕴含人工雕琢的精妙巧思;曹州书画展位中,笔墨酣畅的国画与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依次陈列,尽显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由政府牵头组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起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版权交易、快递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效整合了当地特色产业资源,推动曹县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支撑。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了“e裳小镇”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曹县分散产业资源的运作模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接传统与现代中所扮演的角色。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产业在当代经济发展中蕴含的潜力及其对区域经济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下一步,团队将基于调研发现和专业所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尝试为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撰稿:苏淼淼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