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当怀清正廉洁之心,守公权力之正途。
廉洁是暗夜明灯,照亮前行路不迷方向;是净瓶甘露,涤荡心尘不染污浊。它拒贪污于门外,抗诱惑在心头,不让名利蚀风骨,不为私欲越雷池,以一身正气,护一世清朗。
廉洁金句
回溯千百年光阴,古人早已在青史竹简间镌刻下对廉洁的敬畏。从孔孟论 “其身正,不令而行” 的哲思,到包拯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的铁面,从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 的坦荡,到海瑞抬棺死谏的赤诚,他们以风骨为笔,以民心为墨,在历史长卷中写下 “廉者,政之本也” 的箴言,让这份清醒的坚守,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灯塔。
廉洁 廉洁事迹
北宋包拯任开封府尹时,有亲戚想借其权势谋个差事,他却依法办事,毫不徇私。有人送来名贵砚台,言明“此砚石在水中可自行浮起”,他严词拒绝:“吾生平无长物,惟德与法耳。”府衙照壁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十六个朱字,经岁月冲刷愈发红艳。每当晨曦漫过檐角,那字迹便似在告诫往来官吏:这官袍上的青云纹,原是百姓仰望的星河,容不得半点尘埃。
廉洁精神
廉洁精神对个人而言,是灵魂的定盘星与清醒剂,能让人在物欲中守本心,面对不义之财有底气,处理公私事务守原则,助个体行稳致远。
对社会来说,它是风气净化器,可吹散贪腐阴霾,廉洁典范能引导向善,形成共识后能增强信任、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在新时代,其被赋予新使命,不仅是个人品德要求,更关乎社会治理,需制度筑牢防线、完善监督,使其融入社会血脉,成为推动进步的动力,保障人们在公平正义中感受美好。
以清澈之心 筑未来之廉
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个人而言,是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注入“防腐疫苗”,能在考试、评优等场景中助其守底线,将廉洁转化为行为准则,沉淀为端正人格,筑牢人生根基。对社会来说,它是培育清风土壤的源头工程,青年作为未来建设者,其廉洁意识会压缩不良现象空间,校园相关教育场景也在编织防护网,让清廉成社会共识,为时代发展注入正向能量。
廉洁是中华美德的璀璨明珠,与诚信、正直、奉公等美德紧密相连。它植根于诚信,廉洁者必言行一致;与正直相辅相成,正直是其风骨,它是正直的外在体现;还融入奉公之德,蕴含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追求,能将个人美德升华为家国大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撰稿:孟钰婷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