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广告2101
姓名:王腾飞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录取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录取专业:新闻与传播
任职经历:院学生会新媒体部工作人员、青春在线品牌运营部部长
获奖经历:第15届大广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二等奖;第16届大广赛省级三等奖;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座右铭:无心生大用
择路明志,执炬循道
院校选择是考研征程的基石。王腾飞首先明确了攻读专业硕士的方向,基于自身更侧重实践的发展规划。在此前提下,她将目标锁定在211层次的高校,并着重考虑实践资源的区域优势。“择校需综合专业实力、地域适配、个人定位等多种因素。”她阐述道。经过对多所院校的权衡比较,武汉作为传媒业活跃的城市,其地域优势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色吸引了她的目光,最终成为她的选择。
谈及学习计划,王腾飞坦言自己带有拖延倾向,是“J人中的P人”,制定严苛时间表对她而言既理想化又难以完成。但她强调宏观规划的重要性:“即使完不成计划,也必须要在每个月开始时做好大概的学习规划,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流程线。”例如在英语学习上,她规定七月八月主攻阅读,九月开始小三门等,避免月初的茫然失措或月底发现遗漏关键板块。具体到每日,她会准备一个小本子,早晨写下当天最重要的基本任务,完成后再拓展。她推荐使用计时app记录学习时长,但完全不必因为时长很长而沾沾自喜或是时长太短而焦虑不已,保持自己的节奏即可。同时,她非常重视休息和睡眠质量:“考研的过程是个持久战,一定要休息好,保证睡眠。如果起得太早会导致学习状态不好的话,那不如就多睡半小时,这样也许在起床后会更有动力和效率。”可持续性是她规划的核心。
破壁砺锋,穿云见途
备考之路并非坦途,王腾飞遇到了两大主要困难。首当其冲的是背书,尤其是初期。“背第一遍的时候记不牢内容,导致第二天无法复述出来,得不到正向反馈就会变得有些排斥背书。”她将此视为必经的过程。当实在背不下去时,她的应对策略是暂时先停下,去做英语题或者听听政治课,或者听着音乐放空一会儿,然后再回过头重新背,她发现这样效率更高。第二个困难出现在后期,即“输入后很难输出”。在刚开始练习时,她发现自己两小时写不出一道题,直接心态崩掉。面对输出的困境,她采取的策略是模仿与精进,她明白一切的开始都需要模仿,所以在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学习了很多优秀作业的答题方式,并根据批改情况不断完善答题思路,这样慢慢积累慢慢练习,就有了改善和进步。
她经历了三个明显的瓶颈期:六月输入难、九月输出难、十一月出现时间焦虑。她说:“瓶颈期出现在6月、9月和11月,其实更多的就是心态上的瓶颈。”度过这些时刻,她依靠的是自我开解和调整心态:“在瓶颈期,我会自己试着开解自己,只有自己调整好心态,把得失心降到最低,才能坚持下去熬过去。”她深知放弃并非答案,鼓励大家回想初心,比较坚持与放弃的性价比,只要咬咬牙熬过去,你就会发现穿过大雾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
抚弦安躁,守衡得霁
焦虑感几乎贯穿了王腾飞的整个备考过程。“我其实一直都比较焦虑,比如焦虑自己该背的没背好、该学的学不完、该记的记不住,”她描述道。尤其在备考的前期和中期,她感觉自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是错,也不知道其他人都进行到了哪一步。但她认识到适度焦虑可以作为动力,当心态“爆炸”时,她会主动寻求缓解,会找父母朋友聊聊天,或者让自己休息一两个小时出去吹吹风听听歌,与自己和解。随着备考深入,她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个重要领悟是:“知识是不可能全部学完、全部掌握、全部一字不差背下来的,只要把每天学过的掌握好就已经很厉害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她认为理解十分重要:“学习重在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否则就无法融会贯通,更别提写出有深度的答案。”到了后期,虽然焦虑仍在,但已能更平和地对待,她相信只要自己付出过、努力过,不论结果如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紧张的复习中,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低成本放松方式——在吃饭时看综艺。即使在时间最紧张的十二月,她也会在学习位置上边吃饭边看十几分钟综艺,“十几分钟的时间足以填饱肚子,也能放松一下一直紧绷的神经,能更高效地完成后面的任务。”这短暂的休憩成为了她保持续航、平衡压力的秘诀。
卸甲拾珍,秉烛望远
回顾这段艰辛而充实的考研历程,王腾飞最大的收获是心态上的成熟与方法论的优化。她深刻体会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以及效率比焦虑更重要。”这不仅是应对考研的智慧,也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如同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拾取了前行的珍宝。回望整个大学四年,她将其视为“一个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的过程”。
她心怀感恩,感谢这一路遇到的朋友们,也很感谢一直往前走的自己。这段旅程塑造了她,也让她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对于即将开启的研究生新篇章,她的期望朴实而坚定:“在目前我对未来的期望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研究生阶段该做的事情,多多输入多多实践,不断充实自我,为这一新阶段交上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她的座右铭“无心生大用”在经历考研洗礼后,或许更添一层深意——专注于过程本身,尽力而为,如同秉烛前行,目光坚定地投向更远的未来,相信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心灵寄语
决定好了就只管铆足劲往前冲,切忌瞻前顾后,切忌想得多做得少——行动,永远是冲破迷茫最可靠的力量。
撰稿:王思语 隋芳娜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