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若高山流水,静水深流,蕴藏无穷力量。它是青年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滋养时代新风的活水。这股力量,能涤荡心灵的浮尘,涵养品格的韧度。以廉洁为镜,可正衣冠、明得失;以廉洁为帆,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传承文化薪火,坚守道德高地,让廉洁的清韵流淌在青春血脉,让浩然清风汇聚成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青春力量。

01

廉洁金句


公生明,廉生威

        出自《官箴》,意思是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廉洁才能树立威信。对于掌权者而言,只有做到公正无私、廉洁自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服,政令也才能真正得到执行。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这句话明确了“廉洁”的内涵:不接受不正当的利益,就是“廉”;不被污秽之事玷污,就是“洁”。它提醒我们,廉洁不仅是不贪财,更要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纯净,坚守道德底线。

02

廉洁事迹



公仪休:拒鱼守节明底线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以坚守廉洁、不贪私利著称。他特别喜欢吃鱼,当时很多人便想通过送鱼来讨好他,却都被他一一拒绝。

        有人不解地问他:“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公仪休回答:“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他用简单的道理,道破了“贪小失大”的本质,始终坚守为官底线,不被个人喜好所裹挟,其廉洁自守的智慧和定力,堪为后世典范。

03

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关于清廉、正直、自律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文精神的总和。它不仅是千年的精神传承:源自“公生明,廉生威”等古训,包拯、海瑞等清官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行为的清晰准则:指引人们不贪不占、公正用权、诚实守信、勤俭自律;更是社会的清风正气:通过制度约束、文化熏陶和自觉践行,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守法、崇廉尚洁的环境氛围。  

        廉洁文化是植根历史、照亮现实的精神灯塔,它教会我们在诱惑面前守住初心,用清澈之心铺就人生之路,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的基石。

04

大学生与廉洁


        青年如朝阳,承载家国未来;廉洁似清泉,滋养栋梁之根。对大学生而言,廉洁教育绝非空谈,而是青春成长的必修课、价值航程的压舱石。在校园这片沃土上,我们以多元实践播撒廉洁种子:  

        课堂明理:廉洁课程筑牢思想堤坝;  

        班会思辨:主题讨论叩问初心选择;  

        文化浸润:知识竞赛、故事展演传承廉洁基因。  

        当清澈之心成为共识,浩然正气便能在未来大地蓬勃生长。

        心泉常涤浊,言行自生光。让清廉成为青春的底色,以正气书写时代的答卷——清风起于青萍之末,浩荡终成江河之势!


责编:刘思涵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