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是具象的真理,是理性的阶梯,它能在操作中锤炼探究实践能力,在分析里深化逻辑思辨能力。为践行“以研促学、以理启智”教学理念,响应科学进校园,提高儿童科普意识的国家号召,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医路童行”实践团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培训楼,为职工子女暑托班开展“生气的小河豚”主题科学实验。实践团成员通过趣味互动教学,带领孩子们探索化学反应的奥秘,现场气氛热烈欢快。
精设模式 链接科学
团队前期调研显示,暑托班儿童普遍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接触机会。针对这一需求,实践团队精心设计了“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生活延伸”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首先以动画视频引入河豚的生物学特性,随后通过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实验,生动展示气体产生的化学原理。
互动引导 激发潜能
在“生气的小河豚”科学实验中,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充满温度的教学互动。实践团成员采用全程陪伴式指导模式,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获得个性化指导。通过这种互动式指导,孩子们独立完成了实验操作。更可贵的是,原本害羞的孩子们在队员鼓励下都主动举手分享实验感受。
本次实践活动是“医路童行”团队暑期系列科普课程的第二课。这种寓教于乐、注重个体差异的互动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信心,诠释了“医路童行”实践团“以心传心”的教学理念。团队后续还将开展更多的科学主题实验,持续为医护工作者子女提供优质的科学启蒙教育。做到用自我知识和热情,为孩子们的暑假增添别样色彩。
撰稿:刘玉颖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