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 秋意浓
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的结束与仲秋的开始。其名源自自然现象——因气温下降,清晨露水凝结成白色,故得白露之名。此时暑热渐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节。
白露气候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在草木上形成白色的露珠,此时昼夜温差变大,人们能明显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大自然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夏天的景象。北方地区早晚凉意明显,南方仍有余热但湿度下降。秋燥成为主要气候特征,空气湿度降低,人体易感口干舌燥。冷空气开始活跃,素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之说,晨间常见露珠晶莹,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平流雾现象。
昼夜温差加大
这是白露最显著的气候特征。白天可能还感觉有些热,但太阳下山后,气温会下降得比较快,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会凝结成露珠。南北方的昼夜温差一般可能达到8℃至16℃。
秋燥
秋季的天气特点就是干燥,也就是常说的“秋燥”。这时人们容易感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干燥。
冷空气逐渐活跃
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代替,冷空气南下会变得频繁,天气逐渐转凉。
三候观秋
一候鸿雁来
大雁是季节的精准导航者。此时北方寒意渐生,雁群便振翅南飞,它们的鸣叫声划破长空,像是在与北方的土地作别,也为南方带去秋的讯息。
二候玄鸟归
玄鸟即燕子,春天它们从南方北迁,在屋檐下筑巢育雏;到了白露,燕群便踏上归途,返回温暖的南方越冬。
三候群鸟养羞
此时天气转凉,鸟类感受到肃杀之气,开始频繁觅食,雀鸟穿梭于枝桠,啄食饱满的浆果,储存脂肪以备寒冬。
白露民俗
饮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别有一番甘醇清香的味道。
品龙眼
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人们认为白露时吃龙眼能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抵御秋季的干燥。
酿米酒
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地方,有白露时节自酿米酒的习俗。这种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常用来招待客人。
收清露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大学生生活指南
饮食巧搭配,润燥是首要
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食堂就餐时,可以多选择梨、柚子、银耳、莲子、百合等食物。比如,喝一碗银耳莲子羹或冰糖炖雪梨,简单又滋润。
早餐喝碗粥。早晨喝点粥,既能防秋燥,又温暖脾胃。南瓜粥、红薯粥、小米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少吃辛辣刺激。尽量避免韭菜、大蒜、葱、姜、炸鸡等辛辣油炸的食物。
起居防受凉,别贪一时凉
早晚添衣。早晚温度较低,出门时最好加件薄外套。尤其要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不要赤脚踩凉地,睡觉时也记得盖好肚子。
温水泡脚。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有助于驱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不再贪凉。不要再洗冷水澡,也尽量少喝冷饮,以免肠胃受凉。
撰稿:张源奚
审核:邢翔宇
终审:刘晓东